张立新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影视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反思——以北京史家胡同小学为例

2023-10-09 14:15:06 来源: 艾迪尔文创科技 编辑者: 艾迪尔

0 3340

本文转发自强国号发布的内容

作者:张立新

小学影视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

影视教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也是实现自身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一部好的影片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开设影视教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健康地成长。

2018年11月21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力争用3—5年时间,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活动时间得到切实落实,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优秀影片得到充分保障,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观影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浓厚氛围。”2022年4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公布,此次新课标在艺术课程方面进行了较大改革,艺术课程由原来两科变为五科,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形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科目,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强调纳入中小学教育各个学段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也体现了国家育人目标指向。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相关指示精神,在教育改革大潮中起到表率作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自2011年开始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开展了长达五年的“传媒课程”,后来由我校独立开展。自2018年9月开始,由我带领本校教师负责此项工作。2018年12月,我校将开展了多年的“传媒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定位,将其更名为定义更加准确的“影视教育”。

一、我校影视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

1.指导学生观看优秀影片

影视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直观、生动、情节趣味性强,故事情节完整,容易引起共鸣,因此受到大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欢。我校精选了优秀的影视作品,通过让学生观影,配合德育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形式孩子们喜闻乐见,相对于空洞的说教效果和作用更加潜移默化,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已经成为我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主战场。

例如,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校特别邀请到了抗美援朝英雄——原陆军第一军二师五团通信连司号员韩达仁老先生,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电影《上甘岭》。观影结束后,电影频道主持人巧筠采访韩爷爷讲述抗美援朝的战场故事。同学们在听完韩爷爷的动情讲述后纷纷举手提问,从中国志愿军出发地点到横跨鸭绿江大桥经历,再到作战时的武器装备,韩爷爷一一耐心回答。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正是无数英雄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才使得中华民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疫情打乱了学生们生活的节奏,面对学生不能如期到校上课,史家教育集团采取课程在线超市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网络主动学习,并将“影视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和谐课堂”中,每周为学生推荐一部优秀的电影,让学生边观影边收获成长,并透过故事体会其内在精神;深度挖掘那些富有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情节内容,激发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坚定理想信念。疫情期间影视教育课堂面向全集团一到六年级的几千名学生,经过研究我们为学生确定了《小兵张嘎》《林则徐》《三毛流浪记》《大闹天宫》《狮子王》等影片。为了让学生喜欢教师制作的微课,我们要求录课教师在微课中出镜,给久别不见的学生带去亲切感,第一期《小兵张嘎》播出后学生们的反映良好,收看达13万次,很多同学把自己的观后感写给老师。

学生复课后,为了能继续向全校同学介绍优秀的影视作品,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育人功能,我们通过录制微课的方式将优秀的影片制作成十五分钟内的短视频,通过学校电视台面向全体学生播放。此外,我们还开创性地让六年级同学来介绍电影,介绍电影的同学通过这个过程提升了对影片的认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这种形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同学纷纷表示要把自己认为好的电影介绍给大家。

2.指导学生完成微电影拍摄

微电影制作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方式。拍好微电影的第一步是选好材,教师在课上强调,一定要从观察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开始寻找选题。

例如,秦同学是个独生子女,有一次他听到同学谈论起弟弟妹妹,平时很少关注这个话题的他,发现班里好几位同学家中都有“二娃”。爸爸妈妈因为重视第二个孩子,有时候会忽略大孩子的感受,于是他和拍摄团队决定要拍一部反映“二娃”题材的影片。经过四五次讨论和修改,微电影的剧本终于写出来了,学生们将其定名为《二娃时代》。虽然是第一次当导演,但秦同学并没有怯场。正式开拍前,他先给大家讲解了拍摄的场景、内容、分工和要求。开拍后,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两岁的小妹妹和女主演不认识,在拍摄时还会哭闹,这些都给拍摄增加了难度。秦同学和同学们一起见招拆招,终于共同完成了这部作品。老师看到学生在拍摄影片过程中的成长,将微电影《二娃时代》推荐给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看我72变》节目,编导们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于是邀请学生们参加了节目录制,学生们还拿到了周冠军的好成绩。

2019年10月,我校六年级关同学代表北京市的少先队员参加了天安门国庆节的群众游行,另外学校合唱团的数十名同学也参加了当天晚上的群众联欢活动。结合六年级第一阶段剧本创作的作业,六年级4班的沈同学创作了微电影剧本《为祖国歌唱》,老师看到剧本后认为这个题材非常好,于是组织同学们将这一剧本拍成了微电影。由于影片反映的是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所选的小演员也是参加国庆活动的亲身经历者,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真实、感人。这部短片入围2020年“华语小戏骨”作品评审,受邀参加2020年在合肥举办的颁奖仪式,并获得“最佳故事片奖”。

2021年9月,在我接班的六年级学生中有一名叫方茁的女生,开始教学时我并没有觉得她有什么不同。当我讲到文学剧本创作时,她就在当天晚上通过班主任提交了一份叫作《余香》的剧本,故事反映了一名叫秋悦的女生帮助同学的故事。第二天方茁又找到我和我交流故事的剧情,我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她修改后又和我再次交流。我被方茁同学的这种执着所打动,就这样我们反复沟通后完成了影片的文学剧本,并将片名修改成《秋悦》。此后,方茁又开始主动在班里选演员,和妈妈一起找拍摄的外景地。2021年11月,微电影《秋悦》终于开拍了,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进行表演的辅导,并带领两名实习生负责主要拍摄工作,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长达16分钟的微电影《秋悦》拍摄完成。此后,方茁同学对电影的拍摄兴趣更高了,她开始积极筹备拍摄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在2022年疫情居家上课期间,编写了几万字的小说《新姐妹》,并希望继续进行影片的拍摄。

3.依托实践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在影视教育实践中,学习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影视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鼓励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

校园里每天都有很多新闻事件发生,以学生的视角去观察会有很多不同的故事。观察的过程也是发现美、寻找美的过程,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提升审美水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影视将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校园影视的取材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艺术展演、素质拓展活动、演讲比赛、好书推荐、课本剧等,都能展现校园的风采,记录美好的瞬间。

2020年9月,我接到一项任务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东城区戏剧建设促进委员会主办的“我演我自己,我们在一起”的戏剧展演活动,由于还处于疫情期间,受抗疫要求不能组织学生跨班合练,于是,我根据学生尹柏宜的微电影剧本改编成短剧《梦想》,讲述身为班长的叶婉有着自己的舞蹈梦想,但家长并不支持她的选择,一天,学校舞蹈团招募新团员,但报名时间仅限当天,一直想跳舞的叶婉决定去找舞蹈老师报名,但不巧的是每个课间都会发生一点小意外……

终于到了正式演出的日子,同学们早早地就顶着寒风来到了剧场进行彩排,彩排结束后,老师们与同学们及时总结经验,并做出了最后的调整。下午一点,同学们准时到达排练厅,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做好了最后的造型和准备工作后信心满满地走上了舞台。同学们以不俗的实力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与评委的频频笑声和一波又一波的掌声,演出后三位评委给予了高度赞扬。

2021年12月18日,全国第二届“双美”活动在中国儿童中心正式启动。启动仪式采用网上直播的方式,我校六年级九班微电影《秋悦》剧组五名小演员在我的带领下参加了活动,《秋悦》编剧兼主演方茁同学介绍了电影的主要剧情和她在创作剧本时的一些想法,得到了主持人鞠萍阿姨的称赞,此次活动在同学们之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大提高了同学们拍摄微电影和学习影视的积极性。

4.充分利用短视频工具,实现家校共育

2021年,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我校影视教育课程开展了“跟着电影学党史,心里有话对党说”短视频拍摄活动,鼓励学生拿起自己的手机,拍摄周围的共产党员,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党的感情。

六年级八班有一名李同学,在学校的表现不是很好,经常上课时和同学发生冲突,他的父亲是某大医院的护士长,平时工作繁忙,对其在教育方式上较为简单粗暴,父子两人有较强的隔阂,当我了解到他的父亲参加了2020年援鄂的抗疫活动,就萌发了让李同学采访他的爸爸完成一个短视频的想法。在李同学母亲的帮助下,李同学完成了短视频拍摄和制作。当同学们在课堂上看到短视频后,对李同学父亲产生了由衷的崇敬之情,李同学因此非常骄傲,同时他也了解到爸爸的工作是多么的崇高,于是和爸爸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李同学在课上的表现也好了起来。

此后,在班主任的帮助下,班里很多同学都采访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把拍摄的短视频在班级微信群中播放。此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们拍摄剪辑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们对父母的了解,还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教育。

二、对小学开展影视课程的重新认识

影视教育课既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通过多年来的影视课程实践,我们对影视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影视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在很多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1.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通过观影、评影、拍摄等系列活动,影视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的艺术“大课堂”。通过影视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影视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育人手段。

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影视艺术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以生动而形象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同学们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

影视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来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开展影视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审美享受中受到影视文化熏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影视文化以其图文声像并存的优势,深刻地影响和引导着社会舆论,对青少年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影视教育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它既是一种审美活动,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欣赏者透过有限的形式去捕捉无限的内容,要求学生调动情感、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界,从而获得关于作品的更丰富的内涵。

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理,它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来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想象有时比知识更重要,一种需要,一种欲求,一种愿望,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冲动,一种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些情感的动机就是每一种创造性的想象的先行条件,就是想象力创造力的“灵感”。

“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鉴赏主体透过有限的形式去捕捉无限的内容,要求观众在欣赏活动中积极调动情感,尤其需要想象、联想甚至幻想等心理能力的发挥,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界,从视听信息中进一步读解作品更丰富的内涵,通过视听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方式,乃至象征和隐喻的理解,去破译更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主动参与和理性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们人格和精神的塑造,有助于学生们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影视艺术能提升审美鉴赏水平,影视审美能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提升审美鉴赏水平,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影视知识的兴趣,吸引他们喜爱影视、参与影视活动,并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

影视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更为强烈和直接的特点,它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逼真的内蕴震撼力、强烈的视听冲击力,深入人的心灵。因此,影视艺术教育通过对影像的感知,让人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身心、情操得到滋润和净化的同时,实现知识结构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融合统一,从而成就全面发展的人。影视艺术绘形绘色绘声,直观形象呼之欲出,它能让人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美妙境界。事实证明,优秀的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动人,总是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使心灵得到真、善、美的陶冶和净化,激发向上的精神和善良的情感,并逐渐升华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远大的理想。

影视作品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它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人的特点,也是素质教育极其有效的手段。通过结合影视片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本来比较抽象、枯燥的材料变得生动形象,使教学时空得以拓展,教学模式得以更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了有机统一。通过结合影视教育对所学专业进行拓展、融合,加强了以学科课程为主的互补和延伸,使课程实现最佳组合,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影视不仅有欣赏和解读的价值,也是通过这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的现代方式,进而可以在影视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诠释影视教育人文价值的重要意义。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生活

尽管大部分孩子喜欢看电影,但对电影的知识知之甚少。作为一门艺术,电影囊括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再现历史事件、社会现实、社会文化,融语言、音乐、美术、摄影于一体。电影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了解历史的窗口。

如学生们通过观看伊朗电影《小鞋子》了解到伊朗人民在苦难和困境之下坚持的美好信念和希望,了解了世界上还有很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孩子,这让学生们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进一步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通过观看《天堂电影院》,学生们了解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意大利平民的生活环境,了解了电影发展的知识。小托托和阿尔弗雷多两人的故事让人感动,学生们在电影中感受世界、体会生活,增强勇气、增长智慧,学会交往、体验情感,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影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集思想教育、科技、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师生一起去完成的梦想。在影视课程中师生的生命得到成长,它提升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道德水平,更有生命境界的不断拓展。

三、小学影视教育研究实践后的反思

多年来,通过小学课堂中的影视教育实践,我们也发现了制约影视教育在小学开展的几个问题,具体如下:

1.学校、家长等对中小学影视课程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影视教育在观念上存在严重错位,很多教师和家长,包括各级领导狭隘地认为影视艺术只是影视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中的学生可学可不学。相当一部分开设影视教育相关课程的学校对影视课程性质认识不清,仍抱以往的影视教育观,视影视课程仅为组织学生看片子、写读后感之类,而不能正视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影响。好在,教育部颁布了2022版新课标,课标中明确将“影视”作为独立学科进入学生的艺术课程,这标志着影视课程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影视课程会得到相关部门应有的重视。

2.师资缺乏是制约中小学影视课程发展的瓶颈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要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必然需要大批影视教育方面的师资,相关教师自身的影视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影视教育在中小学的落地效果。就当下而言,我国中小学教师中很少有人接受过系统专门的影视知识的培训,影视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对京津冀地区电影教育现状调研的数据显示,即使是北京地区中小学的影视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基本上也未接受过专门的影视教学培训,其他地区的情况更不乐观。

目前,相关专业的影视类毕业生很少到中小学任教,普通师范教育类的学生又很少接受专业影视教育的培训。所以在我国已经开展影视教育的中小学中,除个别社会名气大、办学经验丰富的学校,其他学校尤其是地方学校则明显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从事影视教学的老师也多是从其他学科转过去的,缺乏系统的影视专业训练和知识积累,因而即使是以讲影视鉴赏为主的影视教育也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我们认为,解决师资问题的方法,除了依靠专业院校的学生外,中小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适当选派教师进修本专业课程,提高其业务能力等。同时,针对目前我国影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师资来源方法。如美国影视教育的师资来源分为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全职教师由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专家担当,兼职教师由优秀的媒体机构工作者如在电视台、电影公司等工作的人担当,这些人可以结合他们的实际经验讲课,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具体、生动的知识。

3.硬件不到位,学校的影视作品质量无法保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确立影视课程学科地位是影视课程发展的核心问题,那么,提升影视课程装备,加强任课教师专业化和师资能力建设就是扭转当前影视课程落后局面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学校在影视课程建设中首先要打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台大投影的落后格局,在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的前提下,加大资金投入,维护和改善办学条件,购买配备教学急需的相关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固定的影视课程专用多媒体教室。而目前很多学校由于经济实力等问题,专业的技术设施还很不完善,因此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影视课程大量停留在理论层面。

为了克服硬件不足这一困难,我校在实际教学中把手机引入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手机拍摄的方法,让学生用手机进行拍摄和后期编辑,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缺乏硬件给影视课程带来的不便。

4.适合学生观看的影片较少,且很难获得放映权限

从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经验来看,建立较完备的中小学电影课程体系,包含有统一的课程教材和较为完善的影片库,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专业教材,让学校和授课老师有所依据,不会偏离大方向。而影片库的选择更是对现如今大数据时代资源的一种挑选,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源。


近年来,中国电影制作技术飞速提高,拍摄出了大量优秀的电影作品,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大多数影片都迎合成人消费者,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电影少之又少。翻看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排名前二十的没有专为儿童拍摄的电影,可以带孩子看的不超过10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也就三四部。适合孩子看的电影上不了榜单,一方面说明国产儿童电影市场化运作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产商业影片的定位需要进一步调整,青少年在对电影的选择上,会受到社会风气与学校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而且,针对少年儿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就更少。

教育部自1997年开始每年都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优秀影片,至今已经推荐了四十批几百部电影,但是学生们却很难看到这些影片,一方面是有些电影在影院的排片较少,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学习较为紧张没有时间观看,因此在校集中观影是我们的首选。但是学校又很难得到这些影片的片源,所以,很多学校和教师采取的方法就是通过网络获取影片,在没有得到影片放映权的情况下组织学生集体观影,这是一种不尊重影片版权的行为。要想解决此问题,还需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统筹做到影片播放提前计划,统一向版权单位购买版权后组织各学校学生观看。

2022年是教育部颁布新课标的第一年,影视教育课程正式成为国家级课程,成为艺术学科之一,在新课标中艺术学科要求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并且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9%~11%。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英语、历史、地理等主科的课程内容。由此可以看到国家对影视教育的高度重视,这对于在影视教育行业奋斗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可以说,小学影视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据笔者了解,目前全国已有十几家出版社正在按照新课标要求组织专家编写影视教材,学生们将有望在2023年秋季开学拿到影视课程教材。同时,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也在策划让更多优秀的影片进校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影视教育将逐渐走向规范,影视课程将成为提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文学艺术素养、艺术创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注1: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青年专项课题“首都中小学生借助影视文化传播进行‘四史’教育效果研究”(编号:CECA21110)阶段性成果;北京师范大学2022博士生学科交叉基金项目“基于国家文化安全观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编号:BNUXKJC2225)阶段性成果。

注2: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2023/05「专题」栏目。本文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等详情见纸刊。

注3:本文作者为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影视教师,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理事张立新。

来源:《新课程评论》杂志

责任编辑:杨志平 唐玲丽 童妙